• 首页
  • 头条
  • 人物
  • 公益
  • 机关
  • 图说
  • 军旅
  • 公安
  • 消防
  • 卫健
  • 基层
  • 企业
  • 校园
  • 视频
  • 文化
基层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基层 > 河南基层防疫群像:他们在最平凡...
河南基层防疫群像: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,用行动筑起防控的铜墙铁壁!

发布时间:2020-03-27

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综合报道
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河南“战场”上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用凡身肉胎严防死守,用最朴实的行动筑起防控的铜墙铁壁。他们,就是基层工作者。
从包村干部,到社区民警,所有基层党员干部逆行而上,向险而行,用责任、坚守、担当,描绘出一幅基层防疫群像,用平凡书写着奉献的故事。站在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治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他们默默保卫着一方平安。
【镜头1】
连续30多天坚守防疫一线,时时刻刻冲锋在前
“没事儿,让我去!”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,郑州市经开区祥云办事处党政办主任张海涛时刻冲锋在前。平日的他一向不善言谈,却在这个特殊时期“一反常态”,什么事情都抢在第一时间出现,已经连续30多天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。
每天清晨,张海涛都会第一个到达席庄村。作为席庄村的包村干部,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流程:到疫情监测点,详细了解工作情况,分析存在问题,传达学习最新文件精神,安排布置下一步工作。席庄村有65名返郑隔离人员,一个月以来,他坚持每天逐个实地走访,测量体温、清扫垃圾、谈心谈话、配送生活用品……用无微不至的关怀,为隔离人员带去温暖。
张海涛(左一)
张海涛(左一)
春节前夕,自武汉返郑的郭某某是疫情防控第一批被隔离人员。郭某某被隔离后,面对周边邻居的闲言碎语,心有抵触情绪,对隔离工作很不配合。张海涛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,私下找郭某某聊天,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,在张海涛的耐心开导下,郭某某终于卸下心理包袱,打开心门,同意配合一切隔离工作。
商丘人禹某某,在返郑当天发烧,张海涛想都没想,第一时间到达现场,立即对其采取隔离措施,并安排席庄防疫点工作人员陪同禹某某到郑州七院检查。直到晚上9点多,张海涛接到疫情排除的信息后,第一时间对禹某某等人居家隔离到位,自己悬了一天的心也稍有轻松。
不定时的排查信息,让张海涛必须实时在线,容不得一丝松懈。
2月6日晚,中牟县人民医院反馈坡刘村刘某某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,接到通知,防疫工作连续多日第一次回家的张海涛,顾不上和儿子说声再见,就紧急赶往防疫现场。他配合医务人员,做好现场隔离工作,将20多名接触者送至区集中隔离点,而这时已将近午夜12点。
张海涛(右三)
张海涛(右三)
夜深人静,党政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,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和后勤保障工作,发掘身边先进典型,他在做好分包村防疫工作的同时,利用夜间审核稿件、统筹安排物资采购和分配。一本本防疫物资采购发放台账,100多篇关于祥云办事处防疫工作的宣传报道,都是他工作“连轴转”的真实写照。
在平凡的岗位上,他拥有一颗无私奉献于防疫事业的不平凡的心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、一名业务能手,张海涛甘于俯下身沉下心,并乐此不疲,只因他心中有信念,步伐便如此铿锵有力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的铮铮誓言。
【镜头2】
舍小家为大家,“自掏腰包”给辖区居民送防护物资
“爸,今天情况怎么样?还疼得厉害吗?现在疫情形势还很严峻,我暂时还是回不去,您在家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,按时吃药,一定要等着我……”2月20日中午,民警李影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单位。顾不上吃饭,便迫不及待地打通了父亲的电话。
今年44岁的李影,是永城市公安局黄口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。自2009年3月踏入警营以来,至今已有12年警龄。同时,他也是一名退役军人、共产党员。
李影(左一)
李影(左一)
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,李影过得很特殊。大年三十,他和爱人孩子专程驱车回薛湖镇老家看望81岁的父亲。
刚下车,李影便接到所里通知,因疫情形势严峻,所有民警全部返岗。“武汉疫情严重,可能会扩散传染,我需要马上返岗。”他的话令上一刻还满面喜色的父亲表情凝滞了。
短暂的沉默后,父亲缓缓地说:“你去吧,我没事。”作别父母,李影立即返回工作岗位,与全所民警一道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。
除了负责自己分管的曹楼警务室下辖的5个行政村外,他还接管了另一名社区民警因公务转交给他的5个行政村,而黄口全镇总共才有20个行政村,他就扛起了“半壁江山”。
同时,他还要负责值班期间全镇所有的警情处理。从入户走访到排查湖北武汉返乡人员,从督查卡点到上岗检查,李影的脚步从不停息。
李影(左一)
李影(左一)
每天,他都会通过警务微信群,发布最新疫情防控信息,宣传防控知识。还要走村入户检查防控举措,劝阻、制止群众不要扎堆聚集和外出。为做好群众安全防护,他自费2000多元为辖区内的50多名孤寡老人、贫困群体等购买了一次性口罩、手套、消毒液,并一一送到群众手中。
“得知我在抗疫一线,许多关心我的朋友们很惦记,都问我怕不怕。其实我也是普通人,也有家人和孩子,说不怕是假的。可我更是一名人民警察,有一方百姓需要我来保护……”朴实的话语,从同样朴实的李影口中说出,便有了千钧之重。
【镜头3】
想见待产妻子的时候,他就站在楼下远远看
2月24日,农历二月初二,是李帅新婚一周年纪念日,也是他妻子预产期即将临近的日子。在这本该是夫妻两人一同欢庆的时刻,他却只能通过朋友圈,与妻子分享自己的喜悦。
李帅,80后,是信阳市平西街道办事处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。1月25日,也就是大年初一当天,李帅接到停止休假、立即返岗的通知,一时不知该如何说。妻子见他面露难色,体贴地先开了口:“去吧,你是退伍军人,又是党员。我能照顾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宝宝,你多注意安全就好。”
李帅(右一)
李帅(右一)
疫情初期,因辖区人口多、湖北武汉返乡人员多、新冠肺炎病毒潜伏期长,部分群众对疫情重视程度不够,重点人员的排查工作进展十分困难。李帅便和同事一起,在只有一个口罩作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,加班加点、挨家挨户、逐人逐车进行摸排汇总,耐心告诉群众疫情的严峻形势,劝阻他们尽量留在家中,出门做好防护。
随着新冠肺炎确诊、疑似病例接连出现,为安全起见,李帅将待产的妻子送回了娘家,想见妻子的时候,他只能站在楼下,远远地看着她。
想见妻子的时候,李帅只能站在楼下远远地看
想见妻子的时候,李帅只能站在楼下远远地看
近期,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,人员进出管控更加严格,值守人员紧缺。李帅主动请缨,来到团结路社区小桥胡同片区,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负责卡点的值守工作。
小桥胡同地处平桥中心城区,支巷多、居民多、租户多,人口密集、人员复杂,管控难度大。在8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工作中,李帅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,为居民测量体温、核查人员、登记信息……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每一项工作。
2月25日,离妻子的预产期仅剩2天,“媳妇快生了吧,你怎么还不请假回家?”有同事问李帅。“大家都放弃了休假,我走了就得有人顶我的岗。”入夜,小桥胡同的居民已经熟睡,李帅依旧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,为这场疫情阻击战,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【镜头4】
在抗疫一线的“娘子军”,撑起疫情防控的“半边天”
在栾川县城这片土地上,有一支最美的“娘子军”,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。
在家里,她们是平凡的母亲、女儿,她们需要照顾老人、孩子,在“战场”,她们巾帼不让须眉,用担当和责任撑起了疫情防控的“半边天”,为抗疫一线增添了温柔而坚定的力量。
这支“娘子军”就是城关镇、社区、居民组的广大女党员干部。赵钏,是城关镇一名副镇长。她在2019年底才由庙子镇调入城关镇工作,大年初一就带领分管部门的“娘子军”们,来到分包社区西地社区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。
一个月时间里,她没有歇过一天,娇小的身影时常出入在社区、小区、居民组、各卡点,协助做好出入登记、通行证办理、体温测量及“四包一”对象访问工作。有时也会受到一些居民的不理解和冷言冷语,但她凭借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,依然会微笑着向居民耐心解释,不厌其烦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,为此,落下一个“啰嗦镇长”的雅号。
王小改是东路社区的村委委员,第三网络长。她除了负责自己网格内的10余个卡点检查外,还负责社区疫情防控各项报表的汇总上报。
每天,她要细致排查从湖北武汉及省内郑州、信阳、周口、南阳等地返回社区的人员,深入各个卡点发放告知书、疫情防控公告,宣传各类防疫知识,接听居民咨询电话,发放消毒用品,办理外出证明……有时为了加班,常常在办公室啃一包方便面、喝一杯白开水便算一顿饭,但她从来没有怨言。
田三月是君山路社区第四居民组育龄妇女小组长,自疫情发生后,她带头配合组长、社区领导做好巷道封堵,卡点设立等工作,并承担起卡点值班桌子、椅子、消毒壶、体温表、登记册的保管工作,每天晚上坚持值班到8点。
将值班物品收拾妥当后,第二天早上8点前,又提前将值班所需物品摆好,并持续值班,对出入人员进行登记、测量体温,劝导居民减少外出。一个月来,无论阴晴雨雪,她从没间断过,充当社区卡点的“守护员”。有群众问:“你天天都在这儿值班,你图啥?”田三月听后,淡淡一笑说: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啥也不图,为的是保咱组几百口人的生命安全。”

上一条:江津第十一届石门采果节今日启幕

下一条:防联控机疫设备逐步逐步满满足联防制防疫设...

相关推荐
  • • 河南基层防疫群像: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,用行动筑起防控的铜墙铁壁!(2020-03-27)
友情链接  :   人民网 | 新华网 | 求是网 | 中国军网 |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| 中国文明网 | 央视网 | 人民家风网 | 中青网 |
联系方式:023—6507—1716 联系邮箱:lfqz02@126.com
©版权所有:雷锋旗帜网  备案号:渝ICP备19017459号-9 技术支持:影响力科技